10.02.2006

雜憶

之前是萬般不願意把那回憶的小本子放進小盒子裡, 怕跟回憶走遠, 寧願每天拿著大大的Lafuma包包, 穿著紫紅色直條T恤, 把小本子放進去, 重演當天的美麗......但這種美現在要給誰看? 就只有我在那邊一人陶醉, 孤方自賞. 收拾房間的時候, 我拿著那本子良久, 才意識它是該屬於小盒子的, 長長久久.

林夕說, 物件或會消失, 但事件不會. 我唯有這樣相信.

關於回憶, 我總好像學會, 但又好像不習慣它的逝去. 因為這課題, 我倒是買了一些書提醒自己回憶的美好, 又或者是...給回憶賦予生命, 至少能給自己一安慰.


要離開的那一個下午, 到了書店街逛了一圈, 就在lu 遊架下找來這本書, 是自從看了<迷路一天, 在小鎮> 以後就喜歡上看這一類的書吧, 在香港的地鐵中看這一掛的書特別有感動, 走出車廂, 就好像走過一段又一段遙遠的路程, 單純, 美好. 作者張芸茵因為愛情而奔走, 到了永遠靠水而活的瑞典, 在那兒她開始了人生另一段路, 單車之旅, 找房子之旅, 婚姻之旅, 跟瑞典人生活之旅, 這些都記錄在文字和插畫中, 活靈活現.

就在那幾分鐘, 我背著四天以來的衣服和一點點回憶, 坐在書店的二樓翻翻看看, 我決定要把它帶走, 因為我想繼續在世界游走......



然後走到另一家書店, 想要找找大塊文化的書, 看見一個名字, <多桑與紅玫瑰>, 好像是很熟悉的名字......看了簡介, 發現它該是Invisible Cities 的延伸閱讀, 說的都是同一道理: 有一些事, 有一些人, 經過某些年日後, 我們卻還是不能說出其樣子, 倒是通過別人的記憶跟描述, 湊拼一幅屬於未來的歷史圖畫. 作者陳文玲的媽媽是五十年代的風塵女子, 從爸爸, 阿姨們, 朋友口中按圖索驥, 找出媽媽本來的模樣, 在根據自己對媽媽不多於其他人的認識, 寫下了一本可能媽媽跟姊姊也不知道的書籍. 書中的媽媽在許多人的敘述中並不是一個好人, 但透過作者的文字, 我們還是可以在好的一方面存有許多幻想. 這本書, 我想是給作者一幅關於媽媽"完整"的圖畫, 多於在書店裡書架上售賣的書.

這便是寫作, 很多時候寫作不是商品,而是給過去現在未來的自己一塊完整的人生拼圖, 這裡湊湊, 那裡砌砌, 軌跡就在隙縫中.

p.s. 看完了兩本書後都有長嘆, 前者是愉悅, 後者是感概, 但都是精彩的拼圖.

<冰藍色的幸福日子> 作者:張芸茵/著 出版社:馬可孛羅
<多桑與紅玫瑰> 作者:陳文玲/著 出版社:大塊文化